山美部落之旅~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
行進於龍美以南的129縣道,海拔高度蜿蜒遞減,看似尋常的闊葉林、 竹林公路景觀,對於久居都會的旅人,卻是難得的翠綠清幽,試著主動點頭招手,必有樸實臉龐回應的笑容,他們多半是從里佳遷徙而來,屬於達邦大社的鄒族朋友,居住於山美、新美與茶山三個部落。
嘉義達娜伊谷護溪保育成功並獲得總統文化獎的名氣,勝過所屬的山美,事實上,山美的遊憩絕不止於此。從阿里山公路36.5K的龍美南轉,短短的9公里路徑旁,山美的第一鄰「札札亞」到第七鄰「巴雅伊」的鄒族聚落名稱,就讓人宛如進入另一個境地,並整路往南延續至「尼雅后薩」的新美,與「珈雅瑪」的茶山 。
海拔508公尺的第三鄰為中心部落,行政機關、學校及教堂都集中於此。部落建築景觀或許尋常,仍有幾許低矮老屋引人懷古,而環境的綠意寧謐、族人的眼神,更讓人感覺輕鬆舒適。每週二走到社區發展協會旁,可以看見老人齊聚編製竹器,談天說笑此起彼落,即使不擅國語溝通,對外人依舊和藹親切。
廣場涼亭上方的真耶穌教堂 旁深入,可下探遊人罕至的樹雅薩吊橋。流貫橋下的樹雅薩溪,清澈奔流於豆娘停駐的溪石間,周遭綠意濃蔭密佈,鳳蝶、黃蝶、斑蝶忙碌穿梭於各種蜜源植物間,除卻流水、風聲、鳥語,靜得教人陶醉。
離開三鄰往南0.9K,隨後抵達山美大橋,橋上眺望從達娜伊谷延伸而來的溪谷山色,景致秀麗,右側沿溪往下,可造訪山美大橋。
大橋後左轉進入達娜伊谷,展演場經阿管處協助,改為茅草屋頂、木雕牆飾和原木坐墊觀賞台的新風貌,讓遊人欣賞阿里山鄒族歌舞之際,亦能舒適品味原位藝術之美。嘉義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內三處賞魚區,俗稱苦花的「魚固」魚,翻身閃動銀白色光芒,佈滿清澈溪間,最是遊人所鍾愛。這條美麗達娜伊谷溪深處,據說也是古早年代,人們得以避開瘟疫侵擾的聖地。 |